餐饮包装设计 http://new.vipyidian.com/design/p2/i1/ 英雄辈出的西藏军区,伟大的西藏军人小敏 西藏军区1952年2月10日成立,承载着光荣和梦想,缔造了影响深远的老西藏精神。西藏军人,无论是保卫西藏,还是建设西藏,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都值得我们深情致敬!西藏军人始终将“忠诚”高高地举过头顶,靠着热血与青春、奋斗与坚守、牺牲与奉献,战胜了前进路上的巨大考验,履行了戍边卫国的神圣使命,把忠诚与信仰写在了西藏这片高寒缺氧的生命禁区。 记得老一辈西藏军人和我讲述十八军进军西藏的情形,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军长35岁的张国华,率部进军雪域高原西藏,而张国华三岁的女儿成为了牺牲在进藏路上第一人。十八军进西藏时,经常面临翻过多座雪山,趟过多条冰河,高寒缺氧等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冬天睡雪山,睡冰河,下雪了,砸倒了帐篷,就只能睡在雪窝里。 早上起床,鞋都是冻到冰上的,必须要想办法刨出来。夏天虽然有美景,有野果可以充饥,但是蚊子多的难以想象,还要面对泥石流,塌方,阴雨等各种自然灾害,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遭遇蝗虫无情的袭扰。长期吃不饱,穿不暖,因为高寒缺氧,水都烧不开,常年吃生饭。 十八军进藏经过4000米以上的雪山14座,5000米以上的雪山2座。川藏线两千多公里,牺牲了官兵3000多人、藏汉民工1000多人,平均1公里牺牲2人。在4年多时间里完成土石方2930多万立方米,终于在1954年修通闻名遐迩的全长2255公里的川藏公路和全长2100公里的青藏公路。 十八军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一点一点把川藏公路铺到了拉萨,可怕的不光是要爬雪山,还有雪地宿营。在雪山上宿营,经常是第二天起床一看,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吹了起床号,大家才从雪堆里爬出来,清点人数时,经常是少人,找到战士夜里睡觉的地方,才发现已经冻死在雪下面。有些战士扛着炮,拿着枪,托着这些武器的手都冻坏了,下山后都需要截肢。 聆听着前辈的诉说,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人们一直都在说:“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而老西藏精神只有真正扎根过西藏的人才明白饱含的意义。那绝不是苦,不是累可以形容的。 胜利的红旗插在了雪域边关,雪域边关:凝聚着多少情怀,彰显着多少人生豪迈啊!高原军人,一个值得致敬的名字,可能是一个人,可能是一群人,可能是一代人。那么多的雪域军人以老西藏精神为鞭策,以两不怕精神为鼓舞,忍受着高寒缺氧,常年驻守雪域边关。 宁舍一条命,不丢半寸土。新时代的西藏军人,发扬老西藏精神,戎边卫国建新功”的优良传统,长期坚守西藏期间,表现出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出生入死的奉献早已在雪域高原形成了共鸣,无论是牺牲在巡逻路上的西藏最高级别年仅49岁的将军首长,还是倒在墨脱巡逻路上年仅19岁的普通士兵,都在用生命诠释着老西藏精神,传承着老西藏精神! 走过墨脱路,才知人间苦,54年来,先后有29名墨脱官兵“光荣”倒在墨脱路上。然而,死亡并没有吓退墨脱军人。仅仅是一条巡逻路,连队到山口约50公里的距离,要经过3条平均流速为8米/每秒的河流,3处深数百米的山涧,5处悬崖峭壁,很多地方被称为“鬼门关”,“老虎嘴”。途中还要经常遭遇暴雨,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才是真正的负重前行,危险和意外就在身边。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条报道,西藏军区某个边防小组的士兵一年四季都在穿越高山和山谷。二十多名官兵在巡逻路上死亡。每次他们到达巡逻点时,官兵们都必须一一喊喊牺牲战友的名字。“姚琳,饶平,梁坤伟……”没人回答,只听见了山的回声!年轻的生命啊,永远化为了雪域高原高耸的山脉。 海拔4500米,建在雪山尖上的边防哨所,四周都是垂直的悬崖峭壁,每年大雪封山八个月,用水靠天,物资靠背,是哨所官兵们生活真实写照。这里一年只有雪季和雨季,六级以上大风300天,连鸟都飞不过,草都不长,因此称为“云中哨所”。你可能想象?常年累月巡防在这里,对于官兵们身体的损害是难以想象,以及难以修复的,官兵们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种高原疾病,很多都是致命病痛那种痛苦。 在岗巴边防营,查果拉塔克逊等哨所均构筑在海拔4870--5300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40%,年平均气温-4摄氏度,最低气温-40度,每年有200多天刮8级以上大风,动植物都无法存活……医学界称,这里是不适合人居住的“生命禁区”。而一代代岗巴人以跨越珠穆朗玛的胆识和英勇顽强地在这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正是生命禁区的血和泪强悍了军魂,也让八一简单的两个字有了不简单的意义。 查果拉最高哨所,组建以来先后有31名+官兵把生命永远奉献给风雪边关。 这就是我们英雄的军队培养出的英雄军人,他们是父母的孩子,是爱人的爱人,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然而,他们更是那片土地坚强的战斗堡垒!他们错过了花前月下,错过了孩子最重要的成长,错过了天伦之乐,却从不错过一次危机,险重。生命可以缺氧,永远不缺精神。 你可以说他们是爱西藏的男人。他们的爱恨深切的与雪域高原联系在一起,洋洋洒洒的雪花那么虔诚的细数着一地的忠诚。一代又一代的高原军人用血汗书写无悔的芳华,用忠诚谱写可歌可泣的歌。生命和那雪域高原,一起共命运。 你可以说他们就是界碑和雪人。走向界碑,界碑威严神圣。站在界碑前,凝望着中国两个字,内心热血沸腾,可以流血牺牲,绝不守丢一寸土地。只有真正站在边防,才能感受身后是自己强大的祖国,才知使命艰巨,任重道远。 西藏军人特有的标签,无论是高原红,还是岗巴黑,深深烙印着高原军人的无私和忠诚。宁让生命透支,不让使命欠账!常年坚守在雪域高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病,活生生拿命在守国门,孤独中厮守出岁月静好。 那一双双被风雪雕刻的手,那一道道印在脸上的伤疤,那一行行踏过绝境的足迹,可曾有一幕感动过我们的心灵?震撼我们的灵魂?他们也是血肉之躯,然而他们没有选择安逸的权利,因为祖国赋予了他们神圣的职责。 保家卫国是义不容辞的使命,“奉献”似乎已经成为听到最多的话。但是,高原军人做出的奉献,镌刻着太多沉重的代价,他们是在用鲜血与汗水孕育着祖国的安宁和美好,他们多坚持一天都会让生命遭受无法痊愈的损害。 我似乎听见每一条河流都在都在为高原军人喝彩!我似乎看见每一座山都在向高原军人致敬!雪域雄鹰目睹着那如山似塔的身影,将更多腾空的志愿带到远方,兑现更多无声的誓言。军魂早已融入生命,融入血液,凝聚不可战胜的战斗力。 生命的崇高在于信仰的高贵,在于任何时候都可以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生命的精彩不是置身于灯红酒绿,而是站立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穿上军装就与众不同,仰望军旗更是心潮澎湃,高原之上,那一身迷彩绿闪烁出春天的光芒。 那么多扎根西藏、保卫西藏的军人和已经退役的西藏老兵,以服务西藏,守护西藏为荣,他们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西藏就是他们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是他们一生一世的热爱,即使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我们应该为这群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伟大的西藏军区,英雄的西藏军人,记住他们在雪域高原负重前行的艰苦,记住他们干裂的嘴唇,记住他们被风吹疼,被雪打伤的容颜,记住他们爬冰卧雪奋不顾身的英勇。每一步跨越的不仅仅是海拔,还是生命的奇迹。正如一位老兵说:高原军人站着是一座山,躺下是山一座! (注: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小敏河北承德人,幼儿教师。喜欢文字,渴望用最美的文字讴歌时代最可爱的人。 作者:小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