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投资 https://www.touzitop.com/ 近年来,以高新、曲江等为代表的一批豪宅在西安悉数登场,沣东、浐灞、软件新城等新贵地块上的高端楼盘层出不穷。西安的高端改善购房者,究竟该怎么甄别,真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有钱难买真豪宅。 其实,历史早已给出我们答案。长安城的历史上有没有过豪宅?曾经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怎样安家置业?西安城里那些曾经的明清大佬和民国权贵的置业逻辑是什么?他们怎样定义豪宅并改变了片区气质,其中又隐含了怎样的置业逻辑? 何为豪宅?真正的西安豪宅往往是指在特定地段,以量身定制的方式打造,具有鲜明建筑特色或人文价值,专门供给社会上具有相当的财产、地位和权利的人居住的住宅。因此,称得上豪宅的物业必然具有唯一性,但也并非“富人”独享。 明清时期“行政中心”的豪宅聚落——西安北院门 北院门目前是西安的一条旅游休闲步行街,位于西大街东段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华门大街,明清建筑风格。 ▲ 北院门 | 图源网络 清代时,与此街南口相连的竹笆市以西,有被称为“南院”的陕甘总督部衙门,而位于此街北口的巡抚部院衙门相应地被称为“北院”,“北院门”因此得名。北院门原为唐皇城一部分,当年慈禧与光绪避难西安时的行宫所在地;宋代京兆府、元代奉元路、明清西安府、清代陕西巡抚衙门、民国时期的关中道,建国后的西安市人民政府等行政机构均设在辖境,这里一直就是西安的“行政中心”。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携光绪一路西逃至西安,居住在北院门。然而这次败国的逃亡却为北院门带来了新的商机,使得这里的繁华突然倍增。来到西安后,慈禧太后先住在南院,但她嫌弃南院环境不好,移居到北院巡抚衙门,从此,北院被称为“行宫”。 从1900年至1901年近一年的时间里,北院成为当时全国的行政中心,公文奏章,晋见官员,各省进贡,都在北院办理。与此同时,北院门的各种银号、店铺应运而生,盛极一时。直到民国年间,北院门仍是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可以说北院门一带从那时起就已经是西安名副其实的“白菜心”地段了,稍有实力的人物都想在这儿安家落户,这即是享受西安繁华的位置保证,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高家的墙,马家的房,米家的金子拿斗量”,这句流传已久的顺口溜,道出了北院门住宅区曾经的显赫。 ▲ 高家大院与北院门牌楼。高家大院即北院门144号民居,属三院四进式砖木结构四合院,其主体是明崇祯年间建筑,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曾经与CBD为邻的富人街区——盐店街、梁家牌楼与夏家十字 明清时期,盐店街是专门销售官盐一条街,东起南广济街,西至四府街。 当时,在西安经营盐生意的基本都是山西商人,他们垄断了西安盐业。 官盐的厚利,使许多山西老板发了大财,他们许多都在盐店街、梁家牌楼一带盖了房子,所以这一带有许多深宅大院,许多“豪宅”都在此择址。 民国时期,盐店街里全是山西人开的钱庄、票号。1913年4月国民政府无力偿还外债,以盐税抵债,英、美、日、法、俄五国银行设在此处,由洋人设立盐务稽核分所及收税局,也纷纷在此开设银行、钱庄、票号和镖局。盐店街、梁家牌楼一带,曾汇集了20多家银号、钱庄,俨然成了当时西安的“金融商务区”。 除了钱庄银行,据说盐店街上还有许多会馆,如东北五省会馆(原八旗会馆)、三晋会馆,梁家牌楼有山东会馆,四府街有两广、两湖会馆等,而会馆往往起着洽谈生意和周转资金的作用。同时,烟馆、戏园应用而生,盐店街俨然成为当时西安的“高端酒店聚集区”。 既有金融商务,又有酒店配套,盐店街与临近的梁家牌楼一带,其实已经是民国时期西安的CBD了。与之相邻的夏家十字虽然看起来不起眼,可老西安人都知道,这里与前两处一样都曾是西安最好的地方,也是深宅大院最多的地方,一方面比邻“CBD”,一方面却是闹中取静,环境优雅,是当时大户人家安家置业的首选。只可惜时过境迁,如今的夏家十字已经看不出当时那种非富即贵的傲娇气质了。 ▲ 夏家十字 | 图源西安晚报 民国“新兴新贵”的置业首选——七贤庄 在西安北新街中段东侧,有一四合院式的平房建筑群,就是所谓的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旧址)。 在棚户区遍布西安的当年,七贤庄的存在可谓鹤立鸡群,绝对的高逼格,绝对的时尚范。 七贤庄所在的这片区域,原是清代满族居民区。 辛亥革命时期这里的群众“恨”屋及乌,把它毁为废墟。 后来一些银行资本家买下了这里的地皮,并在此建起了一排连墙式的宅院,共有10院,整齐划一,对外租出。 来此租住的多是些中上层人士,一时成为儒生雅士聚集的地方,汇聚了不少各界精英。 当时《秦风日报》的社长成柏仁先生给这里起了一个比较雅致的名字叫做“七贤庄”。 革命时期,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也曾经租用此地。 解放后,这里一度成为人民银行等单位家属院,后来改为“七贤庄国际青年旅社”,青砖白墙依然可见。 ▲ 八路军办事处旧址 | 图源网易@聚焦三秦 据称,这十多个联排院落在当时夺目非凡,一度璀璨全城,绝不亚于今天曲江玫瑰庄园或高新中大国际给人带来的震撼。 一方面,在那个还不存在真正意义地产商的年代,这里由不差钱的金融家投资所建,有点类似于今天的金融资本进入房地产业打造的超高端楼盘,且位置产品绝佳。 另一方面,高端的定位也为这里打造了“圈层”的概念,不少国军军官、银行家、企业家及各路文豪的集中入住,打造了一个上流社会街区,形成了七贤庄独特的人文气质,而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富人区”。可以说,七贤庄既是一个高端住区,更是一个精英社交场所。入住者的身份即是其入住七贤庄的先决条件,而入住本身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建国后产业聚集形成的高雅住区——苏式住宅 当时光的刻度来到五六十年代,“豪宅”似乎已经远离了人们的视线。然而,西安作为当时苏联援建项目最多的城市,苏式住宅楼在西安多个新建厂区开始显现,并成为不少西安人曾经艳羡的“豪宅”。 其实,“苏式建筑”是民间约定俗成的一种说法。从形式上讲,指的是五十年代苏联援建时期的坡屋顶、厚墙、三四层内,整体呈“周边式”布局的建筑。受国际形势影响,那时中国的建筑在设计和规划上都具有强烈的苏联式意识形态色彩。这些苏式老房子一般都是三层,里面的格局也都基本一样。在西安,这样的苏式住宅有很多,比如西安西郊的庆安厂、东郊的东方厂、华山厂,再往东的纺织城,甚至就连秦岭山边的子午镇都还藏有曾经的苏式建筑——国营风雷仪表厂等。 如今,不少苏联援建的工厂已经衰落甚至倒闭,与曾经辉煌一时的产业一同衰落的,还有那批暮年的产业工人。曾经风光的“苏式豪宅”也变得落魄、寂寥,靓丽城市新区已然将他们远远甩在身后,依然陪伴他们的只有工厂福利区里的参天大树还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着那个时代的理想与骄傲。 ▲ 西安郊区国营厂区老家属院,曾经的苏式住宅区。 今天,城市版图迅速扩大,高新、曲江、经开,曾经的新区已经开花结果,西咸、浐灞、长安向南,曾经的荒蛮之地也已初露端倪, 城市热点板块不断变迁,但真正的核心资源聚集规律永远不变。 ▲ 西安曲江新区 作者 | 长安小妖 | 陕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