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12月15日电 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43亿元,同比增长3.9%,增速同比回落,这既有受去年同期基数的影响,又有汽车石油等商品波动以及疫情的影响。而随着年末临近,各地促消费政策或发挥持续作用,进一步带动消费市场回暖。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看,11月城镇消费和乡村消费同比保持增长,消费复苏势头良好。商品零售同比增速稳步增长,餐饮收入增速同比下滑。网上消费继续保持较好态势,占比较10月的23.7%小幅提升。从具体商品分类来看,基本生活类商品稳定增长,饮料、烟酒、化妆品、文化办公品、通讯器材类等消费升级商品消费保持活跃。 总的来看,11月份消费形势总体平稳持续恢复,受疫情影响稳中有缓。一方面需求收缩。另一方面,消费升级的态势在持续。下一阶段,三大有利条件推动消费市场恢复。 一、11月社零同比增速小幅回落,双节将至或带动消费回暖 12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043亿元,同比增长3.9%,比2019年11月份增长9.0%,两年平均增速为4.4%,11月份同比增速较10月份下降了1个百分点,在连续两个月回升后又小幅回落。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7266亿元,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实际增长0.5%。从环比看,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22%。 11月社零同比增速为3.9%,去年同期数值为5%。11月社零的回落,既有去年同期基数的影响,又有汽车石油等商品波动以及疫情的影响。由于低基数效应,2021年年初,社零同比增速高达30%以上。4月后,因低基数效应减弱,消费增速逐步回落,直到9月份后开始修复。而2020年11月社零同比增速达到全年最高,受基数影响,今年11月社零同比增速较上月有所回落。汽车方面,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销量181.6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乘用车销量依然下跌12.7%,销量减少26.5万辆;与上月的171.4万辆相比,增加了10.2万辆,环比增长6.0%。石油及制品方面,受国际原油价格回落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快速回落。在现行定价机制下,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一次,或对11月社零有所影响。而11月多地疫情也出现反弹,对服务业的复苏形成干扰,线下(商务)活动、餐饮、旅游等行业仍受压制。不过,随着后续芯片供给缓解,汽车生产回暖,疫情进一步缓解,消费需求可能会继续逐步释放。 从累计来看,社零总额仍旧保持较好的增长。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554亿元,同比增长13.7%,比2019年1—11月份增长8.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360339亿元,增长14.0%。可以看到,前11个月的累计增长同比增速(13.7%)较1-10月(14.9%)有所下滑,但是下降幅度不大。随着年末临近,元旦假期及春节假期即将到来,各地促消费政策或发挥持续作用,而建设一流商圈、推动商品消费提档等作为促消费发力重点或将进一步带动消费市场回暖。 二、市场销售稳中有缓,网上零售较为活跃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看,11月城镇消费和乡村消费同比保持增长,消费复苏势头良好。11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337亿元,同比增长3.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706亿元,增长4.8%。1—11月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6316亿元,同比增长13.8%;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3239亿元,增长13.3%。 相较于10月增速来看,11月城镇和乡村消费增速环比稍有回落;而相较于2019年消费情况,乡村消费额不及当年同期。11月全国多地有疫情反复,线下(商务)活动、餐饮、旅游等行业仍受压制。而以线下为主的乡村旅游难以得到支撑,或致使乡村消费受影响较大。 商品零售同比增速稳步增长,餐饮收入增速同比下滑。11月份,商品零售36200亿元,同比增长4.8%;餐饮收入4843亿元,同比下降2.7%。1—11月份,商品零售357501亿元,同比增长12.8%;餐饮收入42054亿元,增长21.6%。 相比10月份商品零售增速,11月份商品零售增速环比稍有回落。考虑到今年“双十一”部分促销活动提前,且整体线上消费数据较往年同期明显走弱,因此11月商品零售增速不及10月。而餐饮收入受疫情影响较大,速度由增转降,11月当月值不及2020年同期,也不及2019年同期。 从消费形态上来看,11月网上消费继续保持较好态势,实物占比较10月23.7%小幅提升。1—11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118749亿元,同比增长15.4%。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8056亿元,增长1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18.8%、11.1%和13.1%。 从具体商品分类来看,基本生活类商品稳定增长,饮料、烟酒、化妆品、文化办公品、通讯器材类等消费升级商品消费保持活跃;家具、装潢、中西药品类消费有所回暖,但仍未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根据统计局数据,基本生活消费较快增长,限额以上单位饮料类、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5%、14.8%。升级类消费增长较快,限额以上单位文化办公用品类、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8.1%、8.2%。 三、11月份消费仍处较低水平,受疫情影响稳中有缓 总的来看,11月份消费形势总体平稳持续恢复,受疫情影响稳中有缓。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15日表示,从11月份情况来看,我国市场销售总体上是恢复的。但受到疫情散发多发的影响,呈现稳中有缓的特点。 一方面需求收缩,消费有所改善但仍处较低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判断。统计数据也清晰地反映了这三重压力和经济的下行压力。从需求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个位数,两年平均增速也由3月份的增长6.3%回落至8月份的增长1.5%,这两个月虽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投资同比增速也同样是由年初的两位数增长回落至个位数增长,两年平均增速整体回落反映了需求的收缩。 另一方面,消费升级的态势在持续。从数据上来看,1-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和文化办公用品类等升级类商品的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4.1%和20.2%,明显快于全部商品零售额增速。汽车类商品销售出现下降,主要是汽车芯片短缺导致市场供应有所不足。同时也要看到,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均保持较快增长,高端品牌的销量增长也较明显。从未来发展看,我国消费规模扩大、消费结构升级的态势不会改变。 下一阶段,三大有利条件推动消费市场恢复,扎实做好疫情防控。付凌晖表示,下阶段,消费市场恢复还有不少有利条件。一是我国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企业利润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收入增加有保障。二是市场保供稳价有力有效,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温和上涨,消费预期总体稳定。三是经济逐步恢复,社会保障不断完善,也有利于增强消费信心。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收入中,转移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 但也要看到,疫情散发对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的制约还是存在的,近期部分蔬菜价格涨幅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增长。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汉河电缆 http://www.dianlan021.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