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正式对外公布。其中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毫无疑问,如今能源变革已经从一个技术问题、产业问题,上升为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主轴。而这条走向碳达峰、碳中和的新时代发展之路,离不开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的深度结合。 用数字化技术推动能源革命,这个目标对于我们大部分人来说是个美好而诚恳的期待;对于另一些人来说,这就是他们的日常。 在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一手是数字化、智能化的种子,一手是能源产业的广袤黑土。他们的工作,就是要种出一片绿色山河。
今天我们来了解这样一个人和他的故事。他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博士,他也是推动解决锂电池寿命预测难题的储能应用专家。 侯天宏博士说,华为数字能源致力于让大家用到便宜的电、绿色的电、稳定的电。 让我们来看看,他和华为数字能源,是如何践行这个诺言的。 当牛津博士,来到华为数字能源 侯天宏博士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在博士阶段,他前往大名鼎鼎的牛津大学,专注于锂电池材料的研发与整体仿真。 在交流中他告诉我们,社会中存在着强大的能源存储需求,许多电力都可以也应该存储起来。相比较来说,大家可能对电池代表的电力存储有清晰的概念,但其实我们的电力存储量只占据总发电量的1%左右。在电力存储领域,还有着巨大的挑战与机会。而这也是侯博士走向这个领域的初心。
2018年,刚刚毕业的侯天宏博士主动将简历发送给华为。因为他本身就是深圳人,可以说是从小伴随着华为成长。不久之后,牛津博士加入了当时的华为网络能源,开始在华为探索锂电池的更多奥秘。 提到华为,大家可能想到的更多是通讯与信息技术。但事实上,华为在能源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布局和探索。在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的结合中,华为的技术与产品早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无线通信基站到高速公路的ETC系统,从光伏太阳能基地到手机中的电池系统,华为与数字能源的缘分早已凝结在一起。 而来到华为之后,首先迎接侯天宏博士的是如何与公司一同翻越锂电池的山丘。 翻越锂电池的山丘 从手机到汽车,锂电池已经成为了社会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锂电池也有大量亟待突破的挑战。比如说,电池寿命快速评估技术。 由于大型锂电池需要长时间反复使用,并且锂电池的工作场景与工作目的非常复杂,因此判断其使用寿命与预测性维护就成了一个难题。就像疫苗开发初期,会因为没有足够长的观察时间而难以判断疫苗有效期,锂电池寿命快速评估也有这个问题。 但在华为数字能源看来,锂电池寿命的准确预测具有极高的产业价值。一方面精准预测可以帮助用户更准确估算成本,合理安排整体方案;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精准的电池替换与维修,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而构建锂电寿命快速评估能力与提升锂电循环寿命的课题,就落到了刚刚加入部门3个月的侯天宏博士身上。经过前期技术调研和多种方案的优缺点比对,候博士发现这一领域有待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紧接着,他参与到了锂电池寿命预测算法从0到1的搭建中,实现了一系列原创新型技术的落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