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百科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为什么任弼时去世前不愿再见周总理一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2021-11-02| 发布者: 新安百科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任弼时在开国大典时因身体原因无法登天安门,卧病在床的他只能通过收音机了解整个典礼过程。中国历经多年磨...
网站排名

任弼时在开国大典时因身体原因无法登天安门,卧病在床的他只能通过收音机了解整个典礼过程。中国历经多年磨难,终于摆脱战争的硝烟,在新中国成立之时,任弼时非常高兴,但他也后悔没能亲眼目睹这辉煌时刻。

惨遭敌人摧残时的任弼时始终没有背叛党组织,凭借超人的意志力最终被战友营救出来,但是在他去世前始终不愿与周总理相见,这是为什么呢?

不幸遭受敌人迫害

1927年,任弼时不幸因政治问题被捕入狱,在监狱待了半年,期间他遭受敌人惨无人道的迫害,后来因为证据不足,他被释放。虽然任弼时重获自由,但是遍体鳞伤的他出狱后只剩半条命。党组织安排他在河边的一个小木屋里好生休养,但是任弼时拒绝了,拖着自己病怏怏的身体继续奋斗在前线。

1929年,他在江苏省组织宣传运动,在任期间再次涉及政治问题,被捕入狱。他的共产党员身份已经暴露,但是他依旧像以前不卑不亢,不愿向敌人屈服。气急败坏的反动派用电棍殴打任弼时,并在他的后背上留下两道深深的疤痕,差点让任弼时命丧黄泉。

坚持实事求是

1931年3月,任弼时来到中央苏区,工作初期,他因为被人蒙蔽误入歧途。但是他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纠正过来,始终坚持学习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执行党的正确政策。

在共产党遭受敌人第四次“围剿”时,任弼时看清时势,并且提出学习毛主席在第三次“围剿”时的作战经验。他觉得组织应该紧密联系群众,将地方军和主力军相结合,采取游击战的方针,先斩断敌人的“手脚”,随后再消灭主力。

事实证明,任弼时的方案是正确的。正是因为采取这样的作战方案,红军最后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大获全胜。

任弼时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明察秋毫的他多次帮助那些受到“冤屈”的同志脱离苦海。1933年,张爱萍被诬陷为“AB团”负责人,上级领导决定交给任弼时彻查此案。

深知张爱萍为人的任弼时并不相信手中的资料是真的,因为张爱萍曾经多次被捕入狱,在狱中她始终不卑不亢,面对敌人的要挟,她更是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经过任弼时的深入调查,出狱后,张爱萍一直在边境地区工作,不可能是“犯罪之人”。

在任弼时的帮助下,张爱萍成功洗清冤屈。此后任弼时下令不能随意抓人,要保持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个“犯人”,更不要只依靠口供给人定罪,要用事实说话。然而清正廉明的他被中央误解,遭到了他人的排挤。

同年四月,他被调到湘赣边区任职,他在这里同拥有错误思想的权势力量进行“殊死搏斗”,保护党内好同志,让其免遭迫害。

1937年8月,中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任弼时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共产党得到苏联的援助。他在莫斯科时,凭借一己之力成立了一个电台组织,搜集各方情报,并且秘密送到延安。

任弼时作为中央重要领导人于1938年前往苏联,为六中全会顺利召开作出了巨大贡献。1949年,苏联领导人秘密访华,更是当众对任弼时表示赞赏,称任弼时是一位认真负责、兢兢业业的领导人。

不愿与周总理相见

任弼时跟着红军踏上了艰苦的长征路,一路上颠沛流离,爬雪山过草地,奔波劳碌让他的身体每况愈下,病情越来越严重。

面对国民党的攻击,任弼时头疼不已,夜以继日地为百姓工作,结果成了军队中最忙的人。在很多人眼中,他身体瘦弱,头发毛燥不堪,脸色蜡黄,一副大病的样子。虽然病痛的折磨让任弼时遭受了无尽地苦难,但是他依旧坚持每天工作,在岗位上兢兢业业,脚踏实地。

可是好景不长,任弼时工作没几年就被检查出患有严重呼吸衰竭等问题。1949年,任弼时因为身体太过虚弱无法参加开国典礼,只能通过电台目睹当时壮阔场面。同年十二月,任弼时去了国外接受治疗。

1950年,任弼时的病情有所好转,当时周总理想要亲自来探望任弼时,不过因为某些原因,二人未能相见。其实任弼时不想让周总理看到自己憔悴的模样,不然周总理看到一定会心痛不已。

结语

后来任弼时不幸离世,他的一生都在为帮助人们脱离苦海而奋斗,为祖国建设而默默奉献。其实当时的他身体已经恢复的不错,但是投入到祖国建设事业中的他一刻也不愿停歇,导致病情复发,再次病入膏肓的任弼时甚至在生命最后一刻,还在为人民操劳,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铭记。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安百科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新安百科网 X1.0

© 2015-2020 新安百科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