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广告投放 1.陪伴式啃老 什么是陪伴式啃老? 陪伴式啃老,就是指陪伴在老人身边,在精神上赡养老人,但吃穿住行全都依靠老人的行为。与传统啃老族相比,陪伴式啃老族常把其行为美化成“常回家看看”,并因此具备了强烈道德优越感。 就像电视剧《都挺好》里的苏明成,振振有词地为自己的啃老行为辩护。 他说,大哥在美国读书,苏明玉不拿自己当苏家人,这么多年就他一个人陪在父母身边。是苏母把他强留在身边,不让他去喝酒去应酬,这才导致他事业上没什么成就,混的差,“被迫啃老”。 花光了父母的积蓄,他还觉得自己挺不容易。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啃老族。自己不努力,却啃老啃得理直气壮。 粉丝刘阿姨在私信中说起她的现状,盼望儿孙绕漆共享天伦,却又经不住每次儿子回来又吃又拿,言语中尽是辛酸。
2.儿子全家每周去看母亲,邻居人见人夸,母亲:还是少来的好 刘阿姨家在农村,只有一个儿子。 因为是老来得子,刘阿姨和老伴对他十分溺爱。从小到大,只管好好读书就行,家里的农活从来不让他碰一下。儿子不争气,成绩一直不大行。 高考结束后,儿子找人做了张假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从刘阿姨那儿骗走一万元学费,独自进城闯荡去了。 与其说是闯荡,倒不如说是拿着刘阿姨的血汗钱,进城享受去了。比起老家的落败,他更愿意下了班,住在几百块的出租屋里,打打游戏,虚度光阴。 为了不让刘阿姨起疑,每到寒暑假他就准时回家。等到开学的时候,再拿走一些钱,回城里打些零工养活自己,就这样渡过了四年“大学”时光。 后来,儿子领回来一个城里姑娘,说要结婚。女方要求在县城买房。 为了让儿子顺利娶上媳妇儿,刘阿姨把她和老伴的养老钱统统拿了出来,给儿子在县城置办了个小三居。对外人,刘阿姨还谎称是儿子自己赚钱买的房。
村里人都夸她有福气,生了个会赚钱的大学生,不仅买了房还娶了城里姑娘。 可这其中的心酸与隐忍,只有刘阿姨自己知道。 儿媳怀孕后,刘阿姨二话不说,搬去照顾她生娃、坐月子,一直带到孙子上幼儿园,才回到乡下家中生活。 期间,她又贴补了一些奶粉钱、尿布钱,还有一家人的生活费。 其实,她是乐意带孙子的。只是孙子上了幼儿园以后,儿媳好像不是特别喜欢和她一起住,儿媳更是“有钱喊妈,没钱就白眼”的主儿,倒不如一个人回乡下自在。 刘阿姨回老家以后,又干起了养猪的活儿。正值猪肉涨价,所以收益特别好。 儿子全家每周都会回来看她,邻居们人见人夸,说他隔三差五就回来陪老母亲,是村里最孝顺的娃儿。 每次邻居们这么说,刘阿姨都打心底里希望,儿子还是少回来的好。 原来,刘阿姨的儿子只不过是打着陪母亲的旗号,回来蹭吃蹭喝罢了。刘阿姨还要趁喂猪的间隙,赶回来给他们做饭烧菜,好吃好喝地伺候他们两天。临了,还要被儿子儿媳拿走一些钱财。 尽管儿子儿媳不上进,但孙儿很是乖巧,也非常粘刘阿姨,一口一个“奶奶”地叫着,让刘阿姨特别高兴,又觉得一切都值。 可每每想到别人家都是儿子养娘,自家儿子却是携家带口地啃老,刘阿姨就特别难过。好几次她都想不管儿子,但为人母亲,总是看不得儿子受苦,没法拒绝他的要求。 刘阿姨说,如今自己和老伴的年纪大了,身体也大不如前,还能让他们啃几年?她和老伴老了又该指望谁?
3.愿每一位老人,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老有所依 社会上,像刘阿姨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明知被子女啃老是不对的,可又狠不下心,对子女不管不顾。 只能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的。 通过刘阿姨的故事我们不难发现,“啃老族”的出现,往往和父母的教育离不开关系。刘阿姨和老伴的溺爱,导致儿子变成一个只懂索取而不会感恩的人。 所以,在子女的教育上,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让他们适当地参与家庭劳动,体会父母的不易。等孩子长大了,他们的人生也该让他们自己去面对,做父母的要舍得放手,不要让孩子成为一个啃老的“巨婴”。这不是爱他,而是害他。 同样的,为人子女在父母年迈时,也该主动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而不是一味地压榨父母的腰包,靠啃老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有的人在外请客吃饭一掷千金,却不舍得带父母下一次普通的馆子; 有的人全身名牌、拿上万块钱的手机,父母却在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紧衣缩食; 有的人借钱去旅行,却嫌弃回家看父母的车票太贵、假期太短。 父母尚在苟且,你却在炫耀诗和远方。如果父母依旧辛苦,那我们长大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父母并不在乎我们有没有出息,一定要赚大钱。他们所希望的无非是,子女自己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能够常回家看看。 有句话叫“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趁父母还健在,一定要多陪陪父母,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人生的遗憾; 也希望每一位老人,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老有所依。 文/无笔 你觉得“陪伴式啃老”是孝顺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