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百科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揭秘碳中和概念下一热点风口:海洋碳汇概念(附股)

2021-09-15| 发布者: 新安百科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抱团股大幅回暖,王者归来还是回光返照?黄燕铭、洪灏、刘彦春、曹名长、王庆、侯昊等重磅嘉宾齐聚一堂!→...
继母的朋友们 http://www.jimudepengyoumen.com

抱团股大幅回暖,王者归来还是回光返照?黄燕铭、洪灏、刘彦春、曹名长、王庆、侯昊等重磅嘉宾齐聚一堂!→【名额有限,报名入口】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金融投资网

海洋碳汇将接力林业碳汇成为碳中和概念行情炒作的下一个热点风口:獐子岛(维权)(002069)无疑是A股市场上当仁不让的“海洋碳汇概念第一股”。

——在福建金森(002679)、康欣新材(600076)和岳阳林纸(600963)等林业碳汇概念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连续涨停的示范效应下,作为“海洋碳汇概念第一股”的獐子岛(002069)值得关注。

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活动,近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碳排放交易系列新规,这无疑标志着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入落地阶段。随着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上线启动进入倒计时,上周五碳中和概念股便再度开始全线活跃并上演涨停潮,本周一碳中和概念继续走强!值得关注的是,与前一阶段碳中和概念的板块炒作主线集中于华银电力(600744)、长源电力(000966)等相关持有几大地方性试点碳排放权交易所股权的上市公司所不同,此轮碳中和概念整个板块的炒作,明显是聚焦于林业碳汇这条主线!从今天的涨幅榜来看,福建金森(002679)、康欣新材(600076)、岳阳林纸(600963)、青山纸业(600103)、平潭发展(000592)、泉阳泉(600189)、宜宾纸业(600793)、美利云(000815)、*ST永林(维权)(000663)、岭南股份(002717)、*ST景谷(600265)等多只拥有林业碳汇资源的上市公司股价封于涨停,而且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另外福建金森(002679)、康欣新材(600076)和岳阳林纸(600963)这三只品种在今天均为“一”字涨停!那么,在林业碳汇一跃成为此轮碳中和概念板块炒作主线的大背景下,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比林业碳汇更具优势的海洋碳汇也必将脱颖而出,从而接力林业碳汇成为碳中和概念行情炒作的下一个热点风口!而作为海洋生物“蓝色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碳汇渔业”则最具代表性,因而其涉及的相关上市公司的二级市场股价无疑面临较大的重估机会和空间。值得关注的是,獐子岛(002069)作为全球第一家对碳排放进行管理的渔业企业,更是全球渔业企业中第一个被认定为碳汇的企业,公司在10年前便成立了全国首家碳汇渔业实验室,从而成为在我国“碳汇渔业”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的龙头领先企业!可见,獐子岛(002069)无疑是A股市场上当仁不让的“海洋碳汇概念第一股”。

碳汇概念成为本轮碳中和概念板块炒作的主线:海洋碳汇将接力林业碳汇成为碳中和概念行情炒作的下一个热点风口——作为海洋生物“蓝色碳汇”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碳汇渔业”最具代表性

今年6月底之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要上线启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近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2021碳中和与绿色发展论坛上透露,目前交易系统已经基本建设完成,相关规则制度也已经完备。

为了进一步规范全国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活动,近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发布碳排放交易系列新规,这无疑标志着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进入落地阶段。

随着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上线启动进入倒计时,上周五碳中和概念股便再度开始全线活跃并上演涨停潮,本周一碳中和概念继续走强!值得关注的是,与前一阶段碳中和概念的板块炒作主线集中于华银电力(600744)、长源电力(000966)等相关持有几大地方性试点碳排放权交易所股权的上市公司所不同,此轮碳中和概念整个板块的炒作,明显是聚焦于林业碳汇这条主线!从今天的涨幅榜来看,福建金森(002679)、康欣新材(600076)、岳阳林纸(600963)、青山纸业(600103)、平潭发展(000592)、泉阳泉(600189)、宜宾纸业(600793)、美利云(000815)、*ST永林(000663)、岭南股份(002717)、*ST景谷(600265)等多只拥有林业碳汇资源的上市公司股价封于涨停,而且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另外福建金森(002679)、康欣新材(600076)和岳阳林纸(600963)这三只品种在今天均为“一”字涨停!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南方林改四个试验地区之一的福建三明近期在福州举办公开的“三明林业碳票”的发放、签约、流转仪式,这个信号意义不一般。

因此,以福建金森(002679)、康欣新材(600076)和岳阳林纸(600963)等品种为代表的林业碳汇概念股一跃成为碳中和概念整个板块行情的炒作主线,也就顺理成章!

那么,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比林业碳汇更具优势的海洋碳汇,其涉及的相关上市公司的二级市场股价的重估机会和空间也就显得更加突出!

据了解,生态系统增加碳汇的路径主要有陆地碳汇和海洋碳汇,分别也称“绿碳”与“蓝碳”。绿碳是陆地植树造林增加的碳汇;蓝碳是海洋、海岸带、河口、湿地内生物固碳、储碳增加的碳汇。

碳汇是指碳吸收量比碳释放量更多的任何系统,是能够无限期累积及储存碳化合物,特别是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仓库”,例如森林、土壤、海洋、冻土等,是温室气体增加的缓冲区。根据以往的传统观念,“碳汇的增加”即增汇,主要靠陆地的植树造林。其实,海洋才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是陆地碳库的 20 倍、大气碳库的 50 倍。海洋每年吸收约 30% 的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且海洋储碳周期可达数千年,在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海洋负排放潜力巨大,是当前缓解气候变暖最具双赢性、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途径。

唐启升院士是中国渔业碳汇研究的发起人和推动者,他的研究证明,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整个海洋含有的碳总量达到39万亿吨,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人类活动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以碳计为55亿吨,其中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20%~35%,大约为20亿吨,而陆地仅吸收7亿吨。

根据联合国《蓝碳》报告,地球上超过一半(55%)的生物碳或绿色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这些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盐沼植物和红树林。海洋植物的碳捕获能量极为强大和高效,虽然它们的总量只有陆生植物的 0.05%,但它们的碳储量(循环量)却与陆生植物相当。海洋植物的生长区域还不到全球海底面积的0.5%,却有超过一半或高达70%的碳被海洋植物捕集并转化为海洋沉积物,形成植物的蓝色碳捕集和移出通道。而且,土壤捕获和储存的碳可保存几十年或几百年,而在海洋中的生物碳可以储存上千年。

总之,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汇体,其单位海域中生物固碳量是森林的10倍,因此蓝碳从数量和效率上都更具优势。近几年,我国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等文件中都对发展蓝碳作出部署,并相继发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蓝碳计划”和“全球蓝碳十年倡议”,提倡充分发挥蓝碳的作用。在碳中和目标这一刚性约束下,蓝碳提供了可充分挖掘的“去碳空间”。加快发展蓝碳,须对其做好资源产业化、功能显性化、服务市场化和合作国际化这“四化”工作。

海洋碳汇渔业是海洋生物“蓝色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率先提出碳汇渔业概念和倡导发展碳汇渔业的国家。海洋碳汇渔业不仅包括藻类和贝类等养殖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从海水中吸收碳元素的过程和生产活动,还包括以浮游生物和贝类、藻类为食的鱼类、头足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等生物资源种类通过食物网机制和生长活动所使用的碳。

渔业具有碳汇功能,因此,可以把能够充分发挥碳汇功能、具有直接或间接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效果的生产活动泛称为“碳汇渔业”。

“碳汇渔业”即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将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

按照碳汇和碳源的定义以及海洋生物固碳的特点,“渔业碳汇”是指通过渔业生产活动促进水生生物吸收水体中的二氧化碳,并通过收获水生生物产品,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和机制,也被称为“可移出的碳汇”。这个过程和机制,实际上提高了水体吸收大气二氧化碳的能力。

如前所述,事实上,海洋渔业碳汇不仅包括藻类和贝类等养殖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和大量滤食浮游植物从海水中吸收碳元素的过程和生产活动,还包括以浮游生物和贝类、藻类为食的鱼类、头足类、甲壳类和棘皮动物等生物资源种类通过食物网机制和生长活动所使用的碳。虽然这些较高营养层次的生物可能同时又是碳源,但它们以海洋中的天然饵料为食,在食物链的较低层大量消耗和使用了浮游植物,对它们进行捕捞和收获,实质上是从海洋中净移出了相当量的碳。

而不投饵即能收获水产品的渔业活动,就是碳汇渔业。简而言之,在海洋中凡不需投饵的渔业生产活动,就具有碳汇功能,可能形成海洋碳汇,相应地亦可称之为海洋碳汇渔业,如藻类养殖、贝类养殖、增殖放流以及捕捞业等。只要是不投饵的渔业就是碳汇渔业,也就是说我们的养殖活动如果要投饵,就不包括在所说的渔业碳汇和碳汇渔业范围里面。

可见,“碳汇渔业”将成为推动渔业,特别是海水养殖业新一轮发展的驱动力,成为发展蓝色的、低碳的新兴产业的示范。

由此,在林业碳汇一跃成为此轮碳中和概念板块炒作主线的大背景下,从各个角度来看都更具优势的海洋碳汇也必将脱颖而出,从而接力林业碳汇成为碳中和概念行情炒作的下一个热点风口!而作为海洋生物“蓝色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海洋碳汇渔业”则最具代表性,因而其涉及的相关上市公司的二级市场股价无疑面临较大的重估机会和空间。

獐子岛(002069)是全球第一家对碳排放进行管理的渔业企业,更是全球渔业企业中第一个被认定为碳汇的企业,公司在10年前便成立了全国首家碳汇渔业实验室:獐子岛(002069)无疑是A股市场上当仁不让的“海洋碳汇概念第一股”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ZONECO,002069)始创于1958年,曾先后被誉为“黄海深处的一面红旗”、“海上大寨”、“黄海明珠”、“海底银行”、“海上蓝筹”。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现已成为在海洋生物技术支撑下,以海珍品种业、海水增养殖、海洋食品为主业,集冷链物流、海洋休闲、渔业装备等相关多元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型海洋企业。

作为农业产业化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首家获得MSC虾夷扇贝渔场认证企业,獐子岛(002069)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有质量增长”、“低碳、生态、绿色”的经营理念,围绕“全球资源、全球市场、全球流通”的国际化运营,努力打造世界海洋食品服务商。

秉承“耕海万顷,养海万年”的生态理念,獐子岛(002069)在黄海北部建成了规模化、标准化、世界级现代海洋牧场,覆盖海域面积1600平方公里,其生态价值与实践成果赢得世界关注和认可。公司在大连、山东、福建、韩国、日本、北美等地设立了海珍品增养殖基地、全国现代种业示范场、国家虾夷扇贝良种场、国内一流的育养基地。

獐子岛(002069)在大连、山东荣成等地建有6座水产精深加工基地,采用全程质量管控可追溯体系,坚持以HACCP、BRC标准检验,已通过国际MSC渔场认证,代表国家接受欧盟双壳贝类出口监管审核,并与世界权威检测机构SGS联合成立食品检测实验室,确保食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安全。獐子岛(002069)出品的海参、鲍鱼、扇贝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獐子岛(002069)出产的虾夷扇贝获得中国食品行业首个碳标识认证!

2010年10月22日,一家来自瑞士、有130多年历史的国际权威的第三方检验机构通用公证行(SGS)中国区总裁申屠献忠在北京向獐子岛(002069)颁发了碳标识认证食品证书,将碳标签贴在了獐子岛虾夷扇贝的包装上。该机构同时认定獐子岛(002069)是碳汇企业。这是有据可查的全球渔业企业中,第一个被认定为碳汇的企业。獐子岛(002069)的虾夷扇贝成为中国食品中第一个标注碳标签的食品!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减少碳排放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植树造林。没错,树木具有固碳作用,但是由树木吸收的碳还会随着树木腐烂和作为能源被利用而重新释放,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而随着2010年獐子岛(002069)的扇贝碳标签的问世如一石激起千层浪,颠覆了人们固有的看法。原来,在种树之外,还有一个巨大的富矿没有被挖掘——海底的贝类在生长过程也会像大树一样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且,贝类的固碳功能丝毫不比森林差。

根据当时獐子岛(002069)公布的数据,2010年该公司5万吨三龄扇贝能带来碳减排的效果为12221吨二氧化碳当量,相当于53.136万棵大树一年在大气中的碳移除量。可以想象的是,当獐子岛上亿只扇贝静静地躺在海底时,就像那里存在着一片广袤无边的海底森林。

如前文所述,碳汇意指对碳的汇聚,即,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大于排出的二氧化碳量;与之对应的名词是碳源。这意味着,在獐子岛(002069)为世界人类提供优质的海洋食品的同时,还帮助地球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做出了贡献。

可见,在当时国际社会一致认为只有造林、再造林等林业活动才是转移二氧化碳的主渠道时,在中国北方的獐子岛(002069)便开始了全公司的碳足迹追踪,对碳排放进行管理。当时,獐子岛(002069)已经用养扇贝的方式,实现了优于种树的固碳作用,公司由此成为全球第一家对碳排放进行管理的渔业企业!

獐子岛(002069)董事长吴厚刚介绍,最早提出海洋碳汇理念并在獐子岛(002069)做过研究的是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唐启升院士是中国渔业碳汇研究的发起人和推动者,他的研究证明,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整个海洋含有的碳总量达到39万亿吨,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人类活动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以碳计为55亿吨,其中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20%~35%,大约为20亿吨,而陆地仅吸收7亿吨。而且,土壤捕获和储存的碳可保存几十年或几百年,而在海洋中的生物碳可以储存上千年。

于是,唐启升院士的课题为獐子岛(002069)打开了一扇通向低碳事业的大门!

“扇贝吃大海中的单细胞藻类等浮游生物,而藻类在生长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富集在藻类体内,被扇贝吃下后转化到扇贝体内,以扇贝壳的形式储存下来。扇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獐子岛(002069)海洋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总监梁峻介绍了扇贝固碳的生物学过程。

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植树造林,獐子岛集团根据其特有的产业模式,积极发展“碳汇渔业”,来践行低碳环保,改善生态环境。

唐启升院士称赞说:“獐子岛集团(002069)以实际行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追求新的企业发展模式,率先进行碳足迹的评估,这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性选择,也说明这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唐院士表示,在低碳经济时代,作为海洋大国的我们,应积极发展以海水养殖业为主体的碳汇渔业,抢占蓝色低碳经济的技术高地。

2011年1月,獐子岛(002069)成立了我国第一家碳汇渔业实验室,唐启升院士被聘请担任该实验室主任。该实验室的诞生意味着我国渔业产业正在向碳汇生态型转变和升级。

由此,獐子岛(002069)作为全球第一家对碳排放进行管理的渔业企业,更是全球渔业企业中第一个被认定为碳汇的企业,公司在10年前便成立了全国首家碳汇渔业实验室,从而成为在我国“碳汇渔业”领域占据绝对优势的龙头领先企业!可见,獐子岛(002069)无疑是A股市场上当仁不让的“海洋碳汇概念第一股”。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新安百科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新安百科网 X1.0

© 2015-2020 新安百科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