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峡工程所在地到世界水电之都,再到清洁能源之都,宜昌澎湃前行。 天赋宜昌好山好水好“风”“光”,水电、风电、光伏……宜昌清洁能源的受益人群超过全国人口的一半。我们脚下的大地也蕴藏着巨大的能量——页岩气,储量超过了5000亿立方米,潜在经济价值极为可观;抽水储能正在布局,资源量超过2000万千瓦,相当于再建一个三峡工程。在“双碳”背景下,宜昌清洁能源富集优势更加突出,将为湖北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能源。 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一江两岸、主城引领、产业兴旺、功能强大、人气鼎盛”的滨江宜业宜居宜游之城,奋力实现六大目标定位。这其中,建设清洁能源之都成为宜昌第二大目标。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今起本报推出《建设清洁能源之都》专刊,为宜昌追梦清洁能源之都搭建交流平台,传递发展信息,凝聚共识合力。 市委六届十五次全会提出,要把宜昌打造成为清洁能源之都、中国动力心脏。宜昌建设清洁能源之都的优势有哪些?清洁能源项目如何布局?记者就此专访了市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郭康新。 记者:宜昌是三峡工程所在地,从水电之都到清洁能源之都,宜昌的优势和底气在哪里? 郭康新:宜昌能源资源禀赋高。全市水电站468座(含三峡、葛洲坝电站),以全国0.2%的土地装备了全国7%的水电装机容量。宜昌页岩气储备丰富,已列入国家鄂西页岩气勘探开发综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太阳能、风能资源良好,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同时,宜昌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其中石墨矿储量居全国第三位。全市化工产业基础好,副产氢气资源丰富。现拥有制氢企业6家,产能共计42亿立方米/年,为多能互补、各类能源融合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要抢抓“双碳”发展机遇,发挥宜昌清洁能源富集优势,持续推进新能源和绿色产业发展,为全省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洁能源。 记者:把宜昌打造成为清洁能源之都、中国动力心脏,总体上说,我们有哪些工作计划? 郭康新:一是以规划引领发展,编制清洁能源之都规划,指导新能源有序发展,打造“世界水电基地”升级板——清洁能源之都。 二是要形成多元化能源生产结构。积极稳妥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风光发电及风光水储一体化及多能互补,鼓励生物质能发电。超前布局氢能源,积极推动页岩气勘探开发。 三是促进智能化能源调度发展。升级改造配电网,推进智能电网建设。打造智慧充电网,推动柔性能源消纳。加快抽水蓄能发展,提高风光消纳能力。 四是推动低碳化能源消费升级。主动淘汰低端产能,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实施电能替代,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充电设施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推广。 五是扩大梯级化能源产业建设。充分利用磷石膏资源,发展绿色建筑产业。开展磷矿精加工,差异化发展储能电池。做强光伏材料制造业,推进石墨烯产业化。 记者:目前,宜昌能源结构实现“双碳”目标的短板是什么? 郭康新:客观来说,宜昌能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一是能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十三五”期末,我市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依然很高,清洁能源在全市能源消费终端占比较低;二是能源利用综合成本上升,由于清洁能源利用成本明显高于煤炭,能源环保排放标准的提高也将增加利用成本,导致能源利用综合成本上升,影响下游用能企业经济竞争力;三是新能源发展面临电力消纳制约,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未能充分挖掘。 记者:抽水蓄能作为一种新的储能技术和调度手段,宜昌将如何谋划?重点项目有哪些? 郭康新:我市从2008年开始开展抽水蓄能电站普查工作,目前初步确定一批装机规模超过30万千瓦的站点资源,总装机2010万千瓦。其中长阳清江(120万千瓦)、远安宝华寺(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已纳入湖北省抽水蓄能(2025)规划备选站点。目前秭归罗家(330万千瓦)、五峰太平(240万千瓦)及长阳清江、远安宝华寺抽水蓄能电站均已签订开发协议,正在开展项目预可研编制工作。 记者:抽水蓄能的技术原理是什么?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郭康新:抽水蓄能,利用水作为储能介质,电力负荷低谷时的电能抽水至上水库,在电力负荷高峰期再放水至下水库发电,实现电能的储存和管理。 这些项目建成后将对提高华中电网系统可靠性、改善区域能源平衡、提高整体供电质量、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宜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记者:目前宜昌在风电、光伏发电建设上,有哪些项目已经建成?未来的布局如何? 郭康新:近几年,我市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有序推进风能开发。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光伏电站422个,总装机32.42万千瓦,2020年发电2.65亿千瓦时。建成并网风电项目3个(国家电投夷陵百里荒风电场、国家电投长阳云台荒风电场、中节能五峰北风垭风电场),总装机24.25万千瓦,2020年发电2.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今年6月30日,我市又有6个风电场实现全容量并网,分布于五峰、当阳、远安、秭归等地,预计每年可新增发电5亿千瓦时。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特别是积极推进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力争“十四五”期末全市发电和光伏风电总装机达到200万千瓦以上。 记者:宜昌页岩气的储量巨大,目前宜昌页岩气探采进展如何? 郭康新:2009年以来,鄂西地区页岩气资源调查一直在进行。特别是2017年以来,宜昌地区页岩气调查评价科技攻坚取得重大突破,在远安、点军、夷陵、长阳均探得具有开发价值的页岩气资源。中国地质调查局在点军的鄂宜页1井获得6万立方米/日页岩气流,中石油浙江油田分公司在远安的宜探1井获得4至5万立方米/日页岩气流。 据原国土资源部页岩气资源评价显示,湖北省页岩气储量位居全国第5位,资源分布以鄂西地区为主。宜昌地区页岩气储量丰富,且用水条件好、毗邻天然气长输管线等优势,有望建成继四川盆地之后的第二个页岩气生产基地。 记者:宜昌页岩气离商业开发还有多远? 郭康新:页岩气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持续、系统的投入。虽然宜昌探采的气流稳定,但还需要进一步探明技术可采储量和经济可采储量,才能最终实现页岩气商业化开发利用,同时还面临生态红线制约、开发难度较大、配套服务滞后等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争取自然资源部尽快推进区块划定和资源出让,争取中石油、中石化及三峡集团等参与开发建设,提前做好远安、点军、夷陵、长阳等地联结天然气长输管网的线型规划并做好土地预留和规划管控工作,为页岩气商业开发创造条件。 宜昌一旦实现页岩气商业化开采,将进一步巩固清洁能源之都的地位,对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建设及招商引资等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三峡日报) 文章来源:三峡日报oncology interverntion ![]() |